2)第359章 以史为鉴7:王莽是个理想主义_明末妖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莽实行的一些国策说给陛下听听。”

  王承恩想了想,开口道,“王莽的新朝实行‘王田制’、禁止买卖奴婢,实行‘五均六管’,主要就这三条。”

  崇祯道,“朕知道这三条。”

  刘慧明道,“咱们不妨把这三条国策拆开来看。”

  王承恩道,“‘王田制’就是把土地收归国有,并按照井田制重新分配给百姓。”

  刘慧明对崇祯道,“陛下,这一条可以理解为打击土地兼并,是不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而且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士族?”

  崇祯无奈的点点头。

  王承恩接着道,“第二条是废除奴婢制,禁止买卖奴婢……”

  “这个朕也知道,就是因为这一条国策,导致很多奴隶无家可归,虽说是一条利民之策,反而害死无数人。”

  刘慧明点点头,“只能说明这一条不适合那个时代,要是放到现在,效果可能会好一些吧。”

  崇祯默默地思考了一会儿,微微地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

  “这‘五均六管’内容可多了”,王承恩顿了顿,“主要有五条,一是政府控制万物价格。征收各种税负。渔猎、大夫、织布、客栈、工匠、摊贩等都要按十税一的比率交税。三是实行盐酒铁专营;四是只能朝廷铸钱,其他豪绅均不得铸钱。五是规定所有矿藏都归朝廷所有。六是朝廷给穷人借钱,利息是一成……”

  刘慧明不禁对王承恩刮目相看,谁说太监没文化了,大明的太监不仅有文化,而且学识渊博,放到现在至少博士生水平啊。

  刘慧明不禁由衷地赞道,“王公公说得好。这些东西我看一遍就忘了,王公公居然能背出来,水土都不服就服你啊!”

  崇祯就刘慧明说了一句莫名其妙地话,想了想不仅噗嗤一笑,“德华真诙谐!”

  王承恩也笑了,“咱家多谢刘大人夸奖,大概就这么多,咱家也记不全了,唉,年纪大了。”

  刘慧明道,“陛下,是不是觉得王莽这些措施很诱人啊,特别是征税,要是大明也能这样征税,何愁国库无银啊!还有朝廷铸钱一策,都是大明急需的。另外,矿税制不正是神宗皇帝实行的吗?”

  崇祯默然无语,其实王承恩还没背完,他就反应过来了。

  刘慧明道,“咱们来讨论一下,为何商鞅变法能成功,而王莽却失败了呢?最后还落了个窃国贼的骂名,到现在都没有洗脱罪民。”

  崇祯首先道,“错就错在王莽篡汉,他要不行篡逆之举,就算变法失败了也是一个名臣。”

  “对!”刘慧明附和了一声,随即又道,“不过,就算王莽不篡汉,他的变法也不会成功。”

  王承恩道,“陛下,老奴以为,王莽操之过急,一些国策表面上为了百姓,实际上是害了百姓。”

  刘慧明点头,“臣以为,王莽有两个失误,一是时机不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