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二十一章 国号中华_惊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s:(感谢knowknowknow朋友的打赏!今天第一更送到!)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耶律普速完和岳云都向对方通报了己方的决定。

  汉辽双方都同意了合并为一个新国家,并确立了四条基本原则:

  第一、新国家既不能叫辽国,也不能叫汉国,而是要取一个新的国号。而国号名称等汉国参于谈判的大臣们到来之后再与辽国大臣商定;

  第二、新国家的皇帝由岳云担任,而皇后由耶律普速完,两人具有同等权利;圣旨和国书须要两人都盖章才能生效;

  第三、新国家的下一任皇帝只能由岳云及耶律普速完所生的子女担任。但从再下一任皇帝开始,则以诸皇子中最为贤明者担任皇位继承人。

  第四、新国家的首相应由契丹人担任,副首相则由汉人担任,但仅第一届内阁才是如此,从第二届开始,则按正常程序产生。

  二十五天后,从临安坐船到塘沽登陆的虞允文、巩月漓、李雨柔、朱熹等一干大臣抵达了燕京城外的汉军大营。并于第二天和辽方开始了正式合并谈判。

  谈判的第一个焦点便是国号的问题。两国的大臣们提出了许多国号,辽国的大臣们便提出了用“幽”、“燕”等带有辽国地域特sè的国号。

  当然,汉国的大臣们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用“荆”、“吴”、等带有岳家军起家之地和汉国的首都临安所在的江南之地特sè的国号。

  当然,也有人居中提出了用“青”、“晋”等位于幽燕和荆襄、江南等地中间的地域名称作为国号。但岳云和耶律普速完都觉不妥。

  虞允文又提出,可以叫“唐”。因为在前唐时期。现辽国和汉国的土地皆包括在内。且唐朝是一个强大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原王朝最盛之时,民众大多怀念前唐。以“唐”为国号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人民的认同。

  不过陆游、朱熹等却极力反对,认为既然是建立新朝,就应该推陈出新,怎么还能叫一个已经灭亡的朝代国号呢?

  眼见两国众臣争执不休,岳云便有些不耐烦了,心想第一个议题就讨论了几天还没结果,那这场谈判不知何时才能结束。他想起后世的国家名称。于是便脱口而出道:“国号一定要用一个字的吗?朕看两个字的也行啊!不如就用‘中华’二字吧。我们的新国家就叫中华帝国如何?”

  “中华帝国?”两边的大臣皆为之一惊,因为两个字的国号倒也不是没有过,就象辽国的国号,以前就是以民族为国号,称为契丹,后来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多之后,契丹人逐渐汉化,通用汉语,才仿中原习惯,改称辽。

  “不错!朕的意思就是取”中华”二字。之前。众位爱卿提出了‘幽’、‘燕’‘荆’、‘吴’、‘青’、‘晋’等国号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