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3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_汉道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备会这么激动,一时不知该怎么做。

  直到孔融闻讯赶来,见此情景,上前扶起刘备,递过手绢。“玄德,君子喜怒不失礼。你再高兴,也不能乱了礼法。天子使者在此,还是尽快完成礼仪吧。”

  谷惟/span“孔公教训得是,教训得是。”刘备惭愧不已,连忙抹去脸上的泪水,重新请使者入座。

  使者又转达了天子没有在诏书中写明的意思。

  大局已定,袁绍虽然还没有撤兵,但他上书称臣的奏疏已经送到了长安。朝廷正在讨论相关的事宜,担心刘备会有疑虑,所以先恢复他的宗籍,以示诚意,并鼓舞士气。

  袁绍撤兵之后,刘备何去何从,大臣们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有一条是肯定的,朝廷相信刘备的忠诚,更相信刘备的能力,希望给他进一步发挥的空间,让他实现更大的抱负,而不是止步于恢复宗籍。

  现在有两个方案,一是刘备继续担任徐州牧,择机试行度田;二是刘备转战辽东,平定公孙度父子。将来如果有可能,可以封在朝鲜,为大汉藩国。

  这两个方案都有人提,但天子没有做出决定,以私人口信的方式转达刘备,询问他的意见。

  当然,如果刘备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上书。

  总而言之,朝廷愿意和刘备商量着办,取得一个双方都能认可的结果。

  听完使者的话,刘备心潮澎湃。

  他虽然还没做出决定,却感受到了朝廷的诚意。

  孔融也很意外。都说天子虽然年少,却很强势,为了独揽大权,甚至将三公都赶得远远的。现在看来并非如此,他还是愿意听取大臣的意见嘛。

  难道是有人故意造谣,污蔑天子?

  这种事太多了,孔融就听过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嫌疑人就是袁绍。袁绍一度声称天子并非先帝血脉,想立刘虞为帝,激起了无数人的反对,连刘虞本人都不肯接受,这才罢休。

  污蔑天子不肯纳谏又算得了什么。

  孔融一打听,又听说司空张喜就在城外的袁绍大营里,心里便老大不满。

  张喜是朝廷派来安抚山东的大臣,你到了城外,却不入城,整天在袁绍的大营里厮混算怎么回事?你难道是袁绍的司空吗?

  不过想想也是,张喜是汝南人,和袁绍同郡,两人勾结在一起也是很正常的事。

  孔融越想越复杂,决定出城去见张喜,要好好的骂他一顿。

  为了增强战斗力,他带上了祢衡。

  刘备不知道这件事。

  恢复宗籍,他心情激动,和简雍、孙乾等人畅谈未来,讨论天子提出的几个方案。

  简雍等人不想打了。

  从中平元年起,他们就跟着刘备出生入死,无数次陷入绝境。这次终于立了一个大功,刘备恢复宗籍,他们就算不能位至公卿,弄个二千石不行问题。

  既然如此,又何必再征战?

  他们想过几天安生日子。

  张飞却有不同意见。打了十几年,只有这次守彭城最过瘾,让他意识到应该如何为将。他还没打够,极力建议刘备转战辽东,将来在朝鲜封王。

  大丈夫当马革裹尸,岂能死于床箦之上,儿女之手?

  大家吵得不可开交,刘备却听得津津有味,兴之所致,命人上酒,边喝边聊。

  兴奋之下,他虽然派人去请孔融,却没留意孔融迟迟没有露面。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