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14章 沈阳的变化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明国、蒙古文化的不屑一顾,也确保了大清这个新兴国家和蒙古、明国作战时,内部不会出现太多的投降主义者。当然,这也是要建筑在大清对外战争保持着大部分胜利的状态下的。要是每战必败,也不会有人觉得当一个大清国人是多么光荣的事了。

  不过对于今天的大清么,年轻满人的这种自负就变的有些不合时宜了。义州、营口的连续挫败,已经引起了包括黄台吉在内的满洲亲贵的注意,他们认识到明军这些年的变革的确是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使得明军不但敢于在野外同清军接战,而且打的还很有章法。

  如果说义州失利是战略调度上出现了问题,使得义州的正蓝旗陷入了明军主力的包围,从而变成一只孤军而失败。那么营口的失利,经过黄台吉在内等满洲亲贵的复盘,认为自己这方出现的失误只能算是常规失误,明军之所以能够突破清军的拦截返回营口,并顺利带着营口百姓离去,实际上是证明了,对方的确有在野外和清军对战的能力。

  这种结论虽然让这些满洲亲贵难以接受,可他们也不能无视这样的现实。毕竟这些人大多经历过建国时同大明的历次战争,知道什么叫实事求是。承认明军开始强大并不算什么,只要找到如何消灭这样强大军队的办法就可以了。可若是为了满洲八旗的自尊心,否认明军的强大,那么在将来的战场上他们还是要吃苦头的。

  不过黄台吉等人虽然认可了明国近卫军的强大,但也无意在国内宣传明军的战力变化,以防止民心士气出现不利于自己的变化。于是上层人士心知肚明,明军已经不再是过去他们随意欺凌的那只军队了,但是对于年轻的满人来说,他们还是沉浸在“满人满万不可敌”的神话之中。

  因此,在八旗演武这么神圣的场合下,居然不演示骑射,反而跑出这么一队火枪兵来,这实在是让某些年轻满人感到了不快,这不就是等于承认,满人的骑射功夫不及明人的火枪了么。

  当然这些年轻的满人大约是忘记了,努尔哈赤赖以成名的战术乃是重甲步战,而这又是学的明军对付辽东土蛮的战术。也只是在后金同科尔沁部结盟,获得了稳定的马匹来源之后,满人才开始重视骑兵战术。

  而黄台吉公然宣扬骑射为满人之本,事实上也是有着自己的政治考量,以表示满洲和蒙古乃是同源近支,以获得蒙古人更多的认同感。当然对于实用主义者的黄台吉来说,在明军在营口战场上展现了火器的威力之后,他也就毫不迟疑的开始效仿明军建立清军的全火器营了。

  在这样一个时代,保卫民族自豪感的从来不是什么文化习俗,而是真正强大的武力。在这一点上,黄台吉这一代的满洲精英们,显然比他们周边的民族看的更为确切一些。只要能够保证满人的武力能够继续压制周边各国,黄台吉显然是不会去计较,使用火器是否有违满人之本了。

  由是在一些年轻满人窃窃私语的时候,黄台吉看这只火器部队的演武倒是看得津津有味,甚至还在演武结束之后,把教练这只部队的主官叫上了观礼台,当众大大的奖赏了一番。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