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八章 士族的交流_儒家修身:读书人从大秦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已经不需要在多说了。

  齐家,这里的“家”不是现代人默认的一家三口的家庭,而是“大家”。

  原始时期,一个部落就是一个“家”,众多部落集合统称,就是“国”。

  所以儒家提出的“家”,指的是一个大的集体,春秋时期就是这样一个个大的集体组成的各个诸侯国。

  一旦要开战,征兵令颁布到这个集体,指定该集体出多少甲士,出多少战车……

  所以孟子见梁惠王时说:“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所以儒家的“齐家”,齐的不是自己的小家庭,而是一个大集体的人际交往!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商鞅在秦国变法,律法将“大家”拆分成“小家”,男子成年就要分出去,否则就要接受惩罚。

  刘邦刚刚夺得秦国,建立汉朝时,还问人:“我创建的家业如何?”

  深层次的含义就是要舍弃秦国的制度,恢复“分封”……事实证明,汉朝最终还是延续了秦国制度。

  只能说是“真香”!

  ……

  高景带着百越难民占据的这片土地,属于丹阳附近,楚国立国后的第一个国都,在如今楚国的领土上,靠近韩国。

  当然,距离丹阳还很远,在丹阳之地的旮旯里。

  战国分封,从不是分封某个城池,而是某个地域,比如商鞅分封商於之地,而不是商於之城。

  所以这个地方还属于丹阳之地。

  分封于熊氏王族,一个叫芈春的边缘王族,说起来还跟秦国的昌平君芈启同辈,只是关系太远了。

  替他打理丹阳之地的,就是一个叫“卓礼”的,芈姓卓氏。

  高景带着惊鲵,由山绳驾驶者马车,又带了三十个护卫队员,一路赶到丹阳城。

  之所以带这么多人,还是为了排场。

  高景不在乎这些排场,但是贵族很在乎!

  他要是一个人孤零零的上门,很难见到主事之人,但是有了排场,任谁也不敢轻慢。

  果不其然,只是说了一声,门客就立马小跑着进去禀告了。

  没多久,就将高景等人迎进府里。

  ……

  王族芈春是见不到的,最多也就见到替他打理封地的卓礼。

  客厅里,高景带着山绳,见到了卓礼,一个身穿华服的中年人。

  卓礼先是看了看两人,直接忽略掉了端着瓮的山绳,把目光主要放在高景身上。

  在他眼中,高景虽然年纪很小,但气质不凡,站在那里身姿挺直,目光坚定,神态从容……

  所以他直接无视了山绳,对高景行礼道:“芈姓卓氏,礼,见过先生。”

  高景不拘礼,不代表不懂礼,当下回礼客气道:“儒生高景,见过卓兄!”

  “原来是儒家弟子,失礼了,快请上座。”

  “请!”

  两人隔案跪坐,山绳捧着瓮,小心翼翼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