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4章 362鲁肃:终究是我错付了!(求订阅_三国之我为丞相搞后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能与品行都很好。”

  诸葛亮一愣,看了看鲁肃,随即见礼,“亮,有礼了。”

  “鲁肃,字子敬,有礼。”鲁肃也回礼。

  “兄长,子敬是之前孙权派来出使荆州的使者。”黄月英笑着,便把前因后果解释了一番。

  诸葛亮点头,“为兄去江东时,也曾打探过周郎实验冬麦夏稻之法的进度,确实听闻是有所进展的,此时交给江东,能换来子敬,也不亏。”

  鲁肃:……!!!

  他听到了啥!公瑾已经快要把法子给实验出来了?结果他鲁肃就这么把自己卖了?

  他原本对自己换取了冬麦夏稻的法子已经看得很通透了,没想到……到底是他错付了。

  黄月英见鲁肃的表情,道,“好啦,子敬,往事已不可追。再者,即便周公瑾实验有了些许进展,但……那又如何?他还得再花几年将此事研究成功?孙权会等他,但……江东世家会等吗?”

  鲁肃默。

  他也明白这一点,只是……心里总归不舒服。

  “阿楚说得对,往事不可追,子敬当还没进黄氏的庄子看过吧?”诸葛亮笑笑。

  鲁肃点头。

  “走,我带你看看去!”黄月英赶紧道,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而后想起,“几年前,子敬与孙权是不是来过?”

  鲁肃:……

  “那时阿楚便知晓了?”鲁肃瞪大眼睛。

  “嗯,是织布机那次。”黄月英点头。

  鲁肃……

  眼前这个人,到底为什么什么都知道啊!

  他还怎么玩儿?

  江东日后还怎么立足?

  “不过也无妨,反正,让庄子里赚了钱的。”黄月英嘿嘿笑着,便带着鲁肃往庄子最边角的一个作坊而去。

  作坊内,无人。

  只有远处是有护卫巡视的。

  因为多数人,都去抢收麦子了。

  农历四月,天气慢慢热起来,一不小心就要来几场大雨,若不抢收及时……搞不好这麦子就得发芽了。

  “此处是?”诸葛亮见着这个新的作坊,至少他之前离开前,是没有的。

  “哦,前两年我给阿均他们多上了一门课,为格物学。”黄月英解释,“是探究万物之理的一门学问,其中有些理与道,是可以应用在民生、军事上的,这是他们的实验之处。”

  诸葛亮点头,“便像是阿楚之前给亮的那本书吗?”

  “嗯。”黄月英点头。

  诸葛亮也就理解了。

  鲁肃却是听得皱眉,格物,探究万物之理?若都懂了,那不是要成仙神了?

  当然,他现在才知道,楚安出来的东西为何会引得其他地方追捧了,就因为人家花时间花精力去研究了这些东西,好用。

  就比方说他和孙权贩回去的织布机,效率确实比以往的高不少。

  “这边是材料实验的地方。”黄月英笑笑,而后见到了桌上的一个小电机,微愣……孩子们已经看到这部分了?

  电机的另一头,连结着两条线,线上,还有着奇奇怪怪的一根像是黑色小木棍的东西。

  黄月英想了想,便摇起了电机,果真……那黑色小木棍不太稳定的发出些微弱的白色或红色的光。

  “这是……”鲁肃不解。

  诸葛亮却是思考起来,如果黄月英手没有去摇那个装置,方才这东西定是不会发光的。

  “这应该是一个照明装置,若日后完善了,百姓们夜间便不需要油灯照明了。”黄月英解释了一下,好嘛,这群孩子……在她不在的时候,挑着自己喜欢的东西试验。

  “不需油灯?”鲁肃默默念了念这几个字。

  总觉得,这事儿有些超出他的理解范围。

  黄月英却是没有多纠结,于是便往另外的方向而去。

  里头,有一堆水泥、砖头和沙子,还有钢筋,以及一座造到一半的平桥,她这是进到了什么土木大学吗?

  鲁肃却是看得双眼发亮,那是桥?青灰造的桥?

  今日第二章。

  如题,求各种。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