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_一世富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个什么口福。早知道这样,无论如何也要回到京城里来。”

  众人一起大笑,跟徐平在一起,倒是从来不曾亏了自己的嘴。

  一众同年里,若说起科举及第的地位,自然是王尧臣和吴育最高。王尧臣是状元,吴育在天圣五年及第之后,又中制科三等,跟状元是一样的待遇。但论起现在的地位,天圣五年进士自然以徐平为领袖。以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主三司,差一步就入两府,其他的同年却还只到中层官员,离着侍从都还有一段距离。由于地位差得太远,现在是徐平拉着其他人,他们还很难帮上徐平的忙。

  大家纷纷起身到一边点了自己中意的菜。反正都知道徐平家里有钱,不用给他省,看中了什么便就点什么,今天就是要吃个尽兴。

  回到座位,说了几句闲话,文彦博对徐平道:“云行,还记得天圣五年,与我们一起登第的一位庐州进士,包拯吗?”

  徐平一愣,不由笑道:“当然记得,登第之后十年不仕,这位包希仁可是位奇人!”

  文彦博道:“他事母至孝,因为母亲年迈,只好弃官回家去奉养。前些日子他的母亲故去,没了羁绊,可以出仕了。”

  “哦——”徐平点了点头,“现在才提起此事,只怕要等到来年了。刚好今年圣上有诏开科,包希仁只怕要跟来年的进士一起授官。不过放心,本朝以孝治天下,他不出仕是为了奉养老母,授官的时候必然不会亏待了他。”

  文彦博和包拯是通家之好,两人的父亲在京为官的时候便就关系密切,到了这一代又是进士同年,关系不比别人。包拯幼年丧父,文洎则一直为官,文家也特意照顾包拯。所以包拯现在要出来做官,私下里托了文彦博,希望授官的时候不要受以前影响。

  因为对母孝而不愿离家太远,让朝廷多次改官,又多次辞掉,是好是坏就单看怎么说了。朝廷里没有人,或者说有人对此不满,可能就会受到处分。因为还有一句话,叫做母老不择禄,石延年当年就是因为张知白对他说了这句话,才出仕的。有人撑腰,便就可以把一切都归到一个孝字上,不好的全都变成好事。历史上的包拯不但没有因为这十年闲居在仕途上受到影响,反而出仕之后升迁飞,没有一帮同年帮他斡旋只怕没有这好事。现在有徐平,身居高位,这些就更加不是问题了。

  朝廷对官员之间的亲友关系非常忌讳,文彦博点到即止,没有再说什么。徐平帮包拯是同年情谊,没有显出自己跟他特别亲密的关系来,不然就是个不右什么时候爆出来的雷。

  徐平想了一想,对众人道:“诸位,我一句话要讲,你们听一听,有没有道理,各自斟酌。现在朝廷不比前几年,钱粮上不再那么紧张,也能够做很多事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