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4章 三月三日_我跟爷爷去捉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吓得魂飞魄散,但是他不敢声张,急忙回到家里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连数日都不敢出门走夜路。以往他经常跟酒友喝道夕阳西下才摇摇晃晃的回来,自从那次之后,他连阴天都不敢出门。

  可是如此数日之后,却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他想不出那个被他冒犯的姑娘为什么不来找他算账。她不来找他,他倒有些想念那个姑娘了。每次白天在烈日下经过原来那条路的时候,他忍不住要停下来,趁着无人的时候偷偷查看四周,希望能找到那个姑娘的蛛丝马迹。这自然是徒劳。

  就这样,在既担心又想念的日子里度过了一个冬天又一个春天,直到来年的清明节。

  “清明节?”我问道。相信所有的中国人对清明节都有了解。但是各人对清明节的了解各不相同。有的了解为扫墓的节日,有的了解为踏青好时节,有的了解为与七月半和十月朔并列的三大鬼节之一。

  既然爷爷讲的是这个故事,那么我自然而然要将清明与鬼节联系在一起了,并且暗暗觉得那个要请姥爹收野鬼的人在这一天要遇到什么事情。

  谈到清明节,自然避不开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这是我对清明节来源的理解,也是学校老师告诉我们的解释。

  不过爷爷告诉我说,这只是清明节来源的一种说法,还有另一种说法却是常人少知的。但是听爷爷说过之后,却觉得第二种说法更是合情合理。

  爷爷说,古人有迎接春天的习俗,农历三月初的天气正好是春意盎然的时候,适合人们开展各类活动,包括踏青出游,乃至“野合”。所以春季最主要的节日也在这个时候。早期的清明节并没有祭扫的习俗,清明节的活动内容与三月初的其它节日是相同的。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历制定的历法,本身并非节日。清明恰好在农历的三月初,正好和古代春天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