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第一百一十七章_汉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7、第一百一十七章

  匈奴探子能藏身边郡,躲在魏尚的眼皮子底下,而且一躲就是数年,除了抓住边郡大佬的盲点,杀人灭口眼也不眨,同样要靠几分运气。

  然而,随着沙陵县最先查出端倪,郡内的盖子6续被揭开,这些探子的好运终于到头。

  郡中大佬亲自操刀,可疑的村寨里聚一个个过筛子,恶徒据点尽被捣毁。同恶徒串通的商贾,甘愿被驱使的匪徒无赖,接连都被查出,一个接一个押进官寺严加审讯。

  经过严密排查,单云中一郡,活捉的疑犯就过两百。其中有半数证据确凿,或是探子伪装的边民,或另有身份,在数年之间,直接间接为草原传递消息。有的更是建起里聚,成为贩僮商队的转运点,帮忙送间入长安。

  随着疑犯接连吐口,送入太守府的供词成倍增加。书房中实在放不下,隔室都被堆满。

  值房内的灯火彻夜不熄,书佐文吏熬油费火,通宵达旦,写成的简牍堆积成山,刀笔的损耗直线攀升,小吏送墨都是成箱。

  郡内抓捕工作结束,赵嘉没有返回县中,同样被魏太守抓壮丁,和魏悦一起“押”在书房,帮忙整理供词,核对历年失踪人口。

  在核对过程中,赵嘉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当下停笔,神情变得凝重,眉心拧出川字。

  “阿多可是想到什么?”魏悦同时停下笔,捏了捏额角。要做的事实在太多,每日焚膏继晷,不离案头,最多睡不到两个时辰,纵然是体力再好,也难免会感到疲惫。

  “我在想,这些失踪人口,多数只有简单记载,无法核对之下,是否会被冒名顶替?”赵嘉摊开木简,指着上面记载的姓名,道出心中所想。

  “冒名顶替?”魏悦动作微顿。

  “边陲之地常有战祸,匪盗也时有出没,里聚消失,亲族不再,除留在官寺的户籍,无人可证其身份。”赵嘉沉声道,“假使不在云中郡,会否顶其名潜入他郡?”

  汉初的户籍制度不比后世,甚至比秦朝都稍有逊色。

  户籍制度不够完善,使得不法之徒有空子可钻。尤其是边郡,郡内大佬非是没有意识到问题,也不是不想解决,而是受到条件限制,压根没法解决。

  彼此传递书信、交换消息就是最大的难题。

  汉时延续秦制,十里一亭,五里一邮,有专门的邮人负责传送书信。边郡邮人均备有快马,就为保持消息畅通。

  然而,边郡烽火不断,隔三差五就要和匈奴抄刀子开片。一旦战鼓声响起,郡内青壮都要上战场。

  邮人擅骑,熟悉地形地貌,又属于官寺的在编人员,经过训练,是斥候的最佳人选。

  以沙陵县为例,三年两次大战,中间还有匪徒骚-扰,游徼亭长最近才补全,七成都属于临时上岗。县中的捕盗、亭卒、邮人都有空缺,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