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第两百二十一章_汉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落月升,星辉漫天。

  一阵夜风卷过石阶,提灯宦者匆匆行过,袖摆衣袂飒飒作响。

  未央宫内灯火通明。

  宣室内,数盏青铜灯并排而立,并有三盏靠矮几摆放,将室内照得亮如白昼。

  刘彻对案独坐,面前堆有十数卷简牍。随手展开一卷,是河东郡奏报,今岁郡内大旱,旱后生蝗,啃食庄稼草木,今岁恐将颗粒无收。

  “县乡多饥民,里聚尽饿殍。叟妪自绝于食,童子骨瘦如柴,壮丁聚为盗,妇幼相携于路。短短半月,飞蝗漫天,灾况愈烈。臣河东郡守,伏请陛下……”

  奏疏看到一半,殿前宦者通禀,四营校尉奉旨觐见。

  “宣。”

  读完全部内容,落笔交丞相、大将军共议,刘彻放下竹简,捏了捏额心,年轻的面容难得现出一丝疲惫。

  为推行新币一事,他耗费大量精力,自是感到疲惫。

  这项政策非同小可,关系实在太大,哪怕有窦太后鼎力支持,也有代王、胶东王等陆续上表,要压下所有反对声音,绝非轻而易举的事。

  表面上看,政策推行得相当顺利,刘氏诸王纷纷响应天子,主动上表分出矿山盐场,接纳朝廷派遣的铁官盐官,陆续将铸币权交还中央。

  但这有个前提,天子许以足够的利益交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刘彻手握强军不假,但不意味着能随便掏人钱袋,而且是一掏到底。如果半点补偿都没有,必然会引来不满和怨恨。即便诸侯王手中的矿山、盐场和铸币权都是天子所赐,结果也是一样。

  南征大军的捷报来得相当及时。

  有天子允诺,皇太后背书,朝廷收回盐铁和铸币权,诸侯王获得等价利益补充,算不上吃亏。

  更重要的是,由糖利和商路利润换取铸币,在极大程度上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可谓是一举两得,交易各方皆大欢喜。

  事后,既没有红脸,也没有掀桌子,而是皇室宗亲一家亲,伯叔侄子叫得甚是亲热。

  刘彻在百忙之中召见几人,还是在新营抵京当日,为的是进一步了解百越情况。

  对好奇心旺盛的刘彻来说,单靠战报上的表述,完全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他需要补绘收藏在宣室的地图,细致到每一条河流小溪,每一片森林,每一块能养民的沃土。

  在赵嘉的数次进言之下,刘彻的思维逐渐产生改变。

  霸道依旧,横推草原的决心始终坚定。对不服汉朝、蹦高作死的外邦,打断腿再讲道理的趋势愈发明显。

  但有一点,在战争前后,年轻的天子开始更多考虑民生。

  涉及到军队粮秣饷银,闪过脑海的第一个念头不是增税,而是设法以钱生钱。暂时生不出来,也要从外人身上下功夫,非到万不得已,绝不为自家百姓增添负担。

  就食于敌,以战养战,古已有之。

  不是自己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