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八十八章 期货(续)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各条电报线的开通,全国各地的交易所连接在一起(暂时未通电报的交州例外),加上火轮船的改良、火车的出现,海运规模的持续扩大,让全国各地渐渐融合为一个大市场。

  于是,在朝廷的牵头下,一个前所未有的期货交易体系出现了:

  位于两条运河及黄河交汇处的荧州荧阳,其期货交易所,成为天下交易所的“总号”,规模空前巨大,特地拉了数条电报专线以便消息传递,还有一支庞大的交易员队伍。

  荧州期货交易所,将天南地北的期货消息汇总(未通电报的交州暂时除外),“实时更新”,并且和各分号共享。

  与此同时,各分号也可以参与到总号和其他分号的交易中来,各家银行为这个期货交易体系提供信用担保,和许多柜坊一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一个初步完善的期货交易体系,在去年成形,身处广州番禹的商人,可以对陇右出产的棉花进行期货交易,身处幽州蓟城的商人,可以对岭南蔗糖进行期货交易。

  于是,许多人在期货交易所总号、分号开设“账户”、缴纳保证金,要么进行大宗货物的预售、预购,要么进行刺激的投机交易。

  投机交易,风险高,收益大,许多人一夜暴富,许多人一夜破产,巨大的风险,巨大的收益,让许多人为之疯狂。

  无论是正常货物交易还是投机交易,都让位于水陆运输交汇处的荧州荧阳货物吞吐量暴涨,而官府在交易所收取的交易税,也持续上升。

  不到一年时间,有了电报“加持”的期货交易,交易规模翻了几倍,无数人都希望在期货交易中投机赚大钱,所以即便买卖失败自杀的人不少,却阻挡不了人们的投机热情。

  对此,宇文温不做任何评价,静观其变。

  时代不同了,火轮船、火车、电报都出现了,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那么期货交易的出现是必然,投机虽然不好,但这就是经济规律,所以,顺其自然没什么不对。

  但他本人,是不会碰期货的,也不希望家人碰,因为他知道期货交(投机)的凶险,而自家人没必要冒这种风险。

  现在,已经在期货交易所开设账户的陈媗,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满怀信心“持币入场”,想通过期货交易赚大钱。

  宇文温觉得陈媗这“商业小白”碰期货就是在找死,不过,期货交易有赔有赚(主要指投机行为),胜利者赢的钱,不就是失败者亏的钱么?

  银行、柜坊吸纳民间资金,然后贷给投机商,投机商作为弄潮儿进入期货交易所“弄潮”,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风险和利润并存,却依旧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利益的诱惑如此之大,以至于任何可以作为期货的商品、货物,都会陆续会出现在期货交易所内。

  这就是宇文温想看到的结果。

  等到期货市场成熟,银行也成长起来,大量涌入的海外白银,其命运就要改变了:白银属于贵金属,而在后世,贵金属也是期货之一。

  历史上,明代中期开始,大量涌入的海外白银,推动了“银本位”的同时,却大量被人窖藏起来,退出流通领域,由此形成一个很矛盾的局面,类似于:成也萧何(白银)败也萧何(白银)。

  现在,在经济规律的推动下,当海外白银大量涌入中原,等到时机成熟时,必然被逐利者送入期货市场(白银交易所不再以固定价格出售白银)。

  白银不断地在买家、卖家手中流转,不断产生价值。

  或者说,这些白银中的大部分,实际上就在期货交易所的库房里存着,进行账面上的交割。

  而不是被地主老财窖藏起来,退出流通。

  因为一万两白银存个一百年,还是一万两白银,而这一万两白银在期货交易所里,可能数月就能创造出不菲的利润。

  朝廷的诏令,无法让地主老财把窖藏白银拿出来,可是巨大的利润诱惑,能够做到,

  这就是宇文温想要的效果。

  官僚集团做不到的事,新型金融机构却有可能做到,经济问题,还得靠经济手段而不是行政命令来处理。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