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四章 访谈(第一更)_我就是大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大一部分是抱着赚快钱的心态进来的,热衷ip的往往都是这批新晋的公司,他们不懂电影,一位抓住一个大热ip就能赚钱!”

  “从去年12月开始,电影立项以每月一两百部的数量剧增,而今年上海电影节期间,包括十多家新成立的电影公司在内,一众电影公司公布了超过400部影片的片单。那么多的项目,一方面是人才的缺口,另一方面需要多少观众来消化来帮助这些发烧的公司们收回成本呢?”

  “…对于粉丝向的ip电影,粉丝只能保证一部分的消费,最终能带来多少票房,还是要回归到电影本身,由影片整体质量来决定。如果能用好非职业明星,做出好的电影,并不算坏事。但是对于国内许多投资方来说,无论是故事ip还是鲜肉明星,他们看中的只是背后粉丝经济的支撑,而非如何做出一部好电影,因此‘ip+鲜肉’的模式在国内反而容易制造出烂片。这样的电影一般明星片酬都很高,有时候票房反而不低,这对行业是一种伤害。”

  “中国电影从来就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最正确的路线就是工业化!”

  ……

  访问了半天的张俊生,总算到了刘慈欣…

  “《三体》电影如果交给好莱坞拍,效果一定震惊天下!”

  “不一定,好莱坞拍了一个多世纪的科幻电影,真正经典的也就那几部!”

  “您的里写到,包括it巨头的解读,从高维到低维,从娘子关电厂就按照工业的发展,到经济发展,按照这么划分应该叫做低维,低维的企业,您在这样的企业工作了30年,会不会有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之类的。”

  “《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阿瑟·克拉克,大半辈子都在斯里兰卡一个小渔村,这并不妨碍他写出最前卫最富想象力的科幻作品,所以说写科幻跟待在哪没关系。特别是现在网络时代,无论在哪都能获得和大都市的人一样的资讯,跟待在那里没有太大关系。”

  “目前《三体》的销售情况如何?

  “获雨果奖前统计的数字大概是70多万套,200多万册。获奖之后增长迅猛,尤其是《流浪地球》上映之后,但还没有准确统计,估计现在应该到800万册。”

  “我觉得您的短篇很多很完美,比如结构方面,长篇,像《超新星纪元》场面就太过宏大了。”

  “短篇基本是长篇的梗概,当时基本发不了长篇,只能写成短篇。如果当时能写,大部分短篇都会写成长篇。”

  几个问题问的杨兰有点怀疑人生…

  其实《杨兰访谈录》经常遇到这种问题!

  比方说她采访季羡林。

  “你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中国,到底是什么驱使你回国呢?”

  她已经预设了答案:一党的感召;二对祖国的眷恋;三在美国受到种族歧视等等…

  季教授就一句话:“钱多!”

  顺便解释了一句,当时一个副教授每个月五十元,一个正教授每月八十元。而当时一石谷只两元钱,薪水和物价实在很悬殊,因此他选择了回国…

  杨兰很失望,但是仍不死心:你看燕京大学怎样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

  季教授:燕京大学本来就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还不存在如何成为的问题。但要更进一步,主要是钱的问题、教育经费的问题,如果没有钱,就请不到好教授,就不能把学办好,其他什么都是空话。现在讲教育是什么什么都是假的,投入不增加,说得再好听都是假话。

  老爷子忒实诚…

  就跟现在的刘慈欣一样…

  杨兰一直想把刘慈欣往文艺方向带,采访文人长期的职业习惯,就像鲁豫爱问明星过去怎么怎么辛酸…

  刘慈欣太不给面子了,坚持走自己的现实方向,这就是他,装不了文人,所以当初十万块就把《三体》版权卖了…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