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6章:今古流传_一枪刺回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乘的车辆三圈后,他就伴在婚车边。

  友人们连忙举起火把、提着灯笼,再由赶车人驱动起车辆。众人说笑声不断,跟着婚车在附近的里坊绕行一周。

  虽然已是宵禁,但对于举办婚礼,守禁的兵士们,并不多加干涉。

  站在街道边围观的人们,越聚越多。沿路遇到的守禁铺兵,也都嬉笑叫嚷不停。

  附近的里坊道路,一时为之壅塞。

  绕行一遭后,再回到宋通居住的院外街巷时,人群更是叫喊、笑嚷不止。

  这是唐代特有的“障车”习俗:就是有人拦住婚车前行,讨要喜钱的意思。

  宋通就笑着分撒一些缗钱,再命人取来一些酒肉给围观者,略表谢意和告罪,请求放车辆经过。

  有几个里坊的人或者喝醉,或者胆大搅闹,不仅并不闪道,更还有人近前唱道:“障车之法,今古流传。拦街兴酒,枕巷开筵。多招徒党,广集诸贤。君须化道,能罢万端!”

  宋通只得再命人送些缗钱、酒肉,但这几人仍不满意。其中一人更是大步走近车厢,欲要掀开车帘索要“过道”钱财。

  宋通立即大怒,刚要喝止,已见到阿史那博恒疾步上前,一把揪住那人脖领,拎去了一旁。

  那人不敢再闹,连连拱手说道:“想多喝几碗酒而已。”

  对于过份吵闹婚礼的,宋通在新时代也是耳闻目睹过,对此颇为厌恶。

  当下喜事,他虽然忍下恼怒,但也低声呵斥道:“乡亲们来热闹一场,宋某致谢,只是不要过分搅扰才好!”

  男方友人们驱赶开障车人,宋通再引导着婚车来到宅舍院外。

  一顶青色幔帐,已经搭在院门外的街中。帐内的地上,铺好了彩色毡垫。

  宋通从马背上下来,再解下马鞍,把它放进幔帐内。

  随即有两名女伴,手中拿着一块围布作为障壁,立于马鞍旁等候新妇到来。

  宋通转身来到车旁,掀开车帘。崔静怡手持团扇遮面下车后,女眷们排在两侧,手里半举着两道长长的布幕,遮护着她走入青幔帐内。

  崔静怡移步到马鞍前,女伴立刻围拢布障。在马鞍上稍坐一下,她再垂首静立。

  男方友人就将手中的各种豆粟,隔着布障抛洒过去,以求新人祛邪消灾、生活丰饶。

  宋通向代女方出面受礼的女眷行礼后,再向崔静怡致礼。

  然后,他将友人递来手中的一只大雁,从布障上方抛向站在对面的这名女眷。

  这女眷接过大雁,主持行礼的人笑道:“奠雁已毕,障围仍长。新人行礼,撤障何妨?”

  手持障布的女伴们听罢,笑着撤去。

  “行亲醮子礼。”在主婚人的唱导下,宋通与崔静怡并肩站在一起垂首静立。

  宋通并无亲眷在场,哥舒翰因为年长他不少,就在婚礼中权作他的亲人。

  因为大唐对于女性很尊重,男方的迎新人现场,女方父母也可以亲自前来受礼。

  宋通与崔静怡,分别向哥舒翰与崔希逸夫妇行礼。

  哥舒翰开心于宋通等人对自己的重视,笑容满脸,连声祝福二人。

  崔希逸夫妇对崔静怡恳切告诫一番,大意也就是婚后须遵奉男方父母亲眷和偕好夫君等言语。

  宋通和崔静怡垂首揖礼,听命于亲人的嘱托与祝福。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