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千五百零九章 河中会谈上_逆天明末三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怎么办?青弋军在关外建立政权变成第二个大清?可如果不这么做,青弋军名义上还是属于大明朝廷的,难道要将得到的地盘拱手送给朝廷?这两个选择无论哪一个都是不明智的。

  便与三国时候诸葛亮在火烧赤壁后于华容道放曹操一马的道理一样,有了曹操,三国鼎立的局面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形成,不会造成曹操死后孙权一家独大的局面,况且没了曹操,北方就是一片混乱,那刘备三分天下中兴汉室的理想还怎么实现?现在留给刘毅的选择是一样的,如果刘毅代表明廷,那么皇太极非死不可,可是刘毅代表的是千千万万的华夏百姓,要想实现最后的宏伟理想,就不能让任何一家势力独大,并且自己要牢牢占住一个理字,中原还有李闯,还有明廷,没了皇太极,青弋军在辽东的一切行动就失去了最后的法理支持,那么新军在政治上将会非常被动,打仗并不是意气用事,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刘毅必须要保证大义永远站在自己这一边。

  威宁营,这个地方说是叫威宁营,但其实是一个军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营,威宁营的历史那就要追溯到大明开国时候的辽东都司时期了,这里本来是大明军队的军营,但是长期囤驻在这里的部队和军户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不断扩建军营,最终形成了一个军堡,不过名字没有改,依然还叫威宁营,直到这里被大清国吞并,皇太极也懒得改名字,还是叫威宁营,城池倒是扩大了一些,作为太子河边的一个前哨堡垒。本来威宁营处于大清国腹地,防守兵力不多,也都是些老弱病残,可是刘毅大军压境,这里的地理位置重要性便显露出来了,目前威宁营已经变成了抗击刘毅大军渡河的第一线,军堡之内驻扎满了汇集而来的清军,虽然各部人马都有,显得有些杂乱无章,但是因为有数千人,反而是人声鼎沸,战马嘶鸣。威宁营中现在囤驻的兵马都是各旗留在国内的留守兵力,还有多尔衮拨出的一部分败兵,太子河南岸,除了一些偏远地区之外,但凡是顺着九连城到盛京这条线上的主要据点和城池已经被青弋军全部拔除。威宁营城头的守军如果架起千里镜,是可以看见河对岸的明军军营的。

  “奴才等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城内军衙,皇太极脸色阴沉的坐在上首,威宁营城池规模不大,军衙自然也不大,拥挤的环境下,下首的人群鸦雀无声,更是有一种在狭小空间中的压抑氛围。皇太极的下首站着的正是瑟瑟发抖的多尔衮、阿济格等人,在得知皇上就要来威宁营的消息之后,他们不敢怠慢,快马加鞭从盛京城内赶了过来,正好和皇太极同一时间到达威宁营,皇太极面沉似水,也不说话,只是让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