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百六十九章 铸炮成功_逆天明末三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声震天,总局仿制的大将军炮和红夷大炮已经是成功试射。

  大明对于火炮技术是限制的很严格的,民间和军阀一般是不可能搞到火炮生产技术的。因为火炮威力大,堪称大杀器,明军又是以火炮见长,火炮的制造就集中在南北军器局的手里,地方上最多有一些小型佛郎机,子母炮,土炮,大抬枪之类的东西,大将军炮和红夷大炮是绝对没有的,刘毅目前的炮兵部队装备的主要是佛郎机和飞雷炮,这些都是近防炮,不能进行远距离火力打击,所以刘毅责成制造总局,将太平府境内拥有的大将军炮和红夷大炮数门集中起来进行研究,然后进行仿制改进,希望能制造出适合青弋军使用的炮火,毕竟此时大将军炮和红夷大炮的自重太大,搬运不方便,射击角度也很难调节,攻城或者攻击固定目标不错,但是野战恐怕效果差很多。

  而且大明的铸炮工艺普遍是泥模法,泥模法的本质就是先制成一个圆柱形的形芯,再制作一个外范。将形芯外范合体后再进行浇铸,最后再经过齐口、打磨、钻火门,一门火炮才算制成。泥模铸炮法沿用数百年,堪称成熟的铸炮技术,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外范和形芯用粘土制成,透气性低,很难干透,经过炭火烘烤经常外干内湿,浇铸时产生潮气,使所铸火炮经常有蜂窝状孔穴。故泥模铸炮经常出现残次品,《西法神机》中甚至有“铸百得一,即为国手”这种夸张的说法。二是由于火炮浇铸完成后需要将泥模打碎取出火炮,所以每铸一门火炮就要专门制作一个模具,且《海国图志》中曾记载泥模“非一月不能干透,若值冬令雨雪阴寒,晴霁绝少,则非三两月不能干透”,极其费时费力,而且难以实现火炮制造的标准化。三是铁水浇入模具时经常扰动形芯,使铸造出的火炮炮膛不在炮身的中轴线上,再加上火炮后续的镗孔、打磨工艺粗糙,火炮的射击精度会很差。种种因素导致泥模炮不仅粗笨,而且多铸造缺陷,表面粗糙。

  在毕懋康,鲁超,谢伟甚至宋应星也来建言献策的不懈努力下,总局终于在泥模法的基础上开辟了铁模法的新道路。和泥模法相似,铁模法第一步也是制模。用粘土制成泥炮和分段的外模,然后再分段铸造铁模,每段铁模都分为两瓣(四千斤以上大炮要分为三瓣)。铸造火炮时,先用细稻壳灰混合细沙泥调水,粉刷铁模内壁,再用上等极细窑煤灰调水粉刷。将每段铁模两瓣相合如合瓦形,用铁箍箍紧烘热,再将每段铁模节节相续拼接在一起。之后便是和泥模铸炮一样用铁水浇铸。火炮制成后,就可以按瓣次序,“如脱笋壳状”剥取铁模。此时火炮还未冷却,处于红热状态,如果炮身上有不平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