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百八十三章 大败叛军下_逆天明末三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要是打人海战术,新军也会损失不小。所以能减小伤亡就减小伤亡,不作无谓的牺牲。

  反向三段击就是吴东明结合了草原诸部的鱼鳞阵想出来的一个妙招,将使用火器的骑兵变成像是蒙古军一样可以边走边打的部队,因为草原骑兵从小是在马背上张大,所以弓马娴熟,他们的蒙古马耐力又好,所以他们甚至可以躺在马背上放箭。这会造成一个很诡异的局面,当己方的骑兵进行追击的时候,他们立刻拨马撤退,但是在撤退的时候可以后仰半躺在马背上放箭,给后面的敌军进行杀伤,然后再加速奔跑一阵,再放箭,如此循环往复,就像一条滑溜溜的泥鳅,你看到它就在前方,但是却怎么也抓不住它。除非是碰到青弋军这种己方火器射程占有绝对的优势的军队,这样的阵法往往可以对追击的骑兵造成很大的杀伤。

  (渔夫按,蒙古军的这种鱼鳞阵早在成吉思汗攻打欧洲的时候就已经经过了实战的检验,如果是单挑近战,可能几个蒙古骑兵加起来都不会是一个欧洲重甲骑兵的对手,但是实际作战中,蒙古军利用弓马娴熟的优点,始终和重甲骑兵保持一段距离,然后扭身或者半躺放箭,虽然精度不是那么高,但是积少成多,每次杀伤几十人,十几轮下来就是近千人的杀伤。再加上蒙古马本来耐力就很好,跑多远都不累,欧洲骑兵追上去被反向放箭消灭,不追的话蒙古军又会压上来继续放箭,前进后退都是死,成吉思汗硬是用这种战术完成了对欧洲的征服。欧洲军队只能勉强凭借城池固守,要不是蒙古的内讧和宋朝这边的战事,可能欧洲已经被彻底被成吉思汗完成了统一。)

  吴东明结合这样的战术发明了反向三段击,其实很简单,就是骑兵在向后奔逃的过程中,扭身放铳,一排打完了立刻伏在马上,第二排射击,然后第三排,继续奔驰的过程中装弹,第一排再射击,循环往复。不求精度,只求覆盖,反正一般骑兵会携带五十发以上的弹药,也就是能射击五十轮。就以这次两千青弋军骑兵为例,五十轮就是十万发铳弹,至少能造成敌军数千人的伤亡。青弋军的精品战马也是保证这种战术成功,己方不会被敌方追上的不二法门。

  李九成有些发懵,敌军很明显的变成了三个横排紧密的排列在一起,但却是屁股朝着他们。李九成百思不得其解,这是要干什么,逃跑不像逃跑,进攻不像进攻。

  李九成的大刀提起,管他娘的,冲上去放箭放铳,砍杀便是。“准备放箭!”李九成高声令道。东江军的骑兵也算得上弓马娴熟,众人纷纷张开手中的开元弓,搭上了羽箭,更多的士兵端起了三眼铳,准备给敌军来一轮齐射。

  “驾!驾!”青弋军的军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