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百五十七章 混乱盐场上_逆天明末三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锅煎盐设备,自然成了历史的陈迹。

  在很多沿海地区,阳光充足,是晒盐理想的场所。最简便的方法是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海水过滤,制成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存在池中,在阳光下蒸发结晶成盐。

  而金国在不断的俘虏大明和朝鲜的匠人工人之后自然是将晒盐法给学习到位,所以现在煎盐法已经被基本摒弃,大部分地区都已经采用了更为简单的晒盐法。比如娘娘宫盐场,就是金国最大的晒盐场所,分为三个片区,一共有两千多奴隶在这里干活,并且有数百名守军,这些守军也不是哪一个旗的人马,而是各旗都有,并且这些士兵都是一年一换,要不然旗内外的意见都很大。皆是因为这些士兵的油水实在是太足了,谁都知道,盐这个东西很值钱,所以这里面的士兵多多少少的都参与到了一些偷盐贩卖的事情,这已经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每年这里的统领都会换一个,一般是由某一个旗的甲喇章京来担任娘娘宫盐场的主官,当然其他盐场也是如此,这样给大家都有一个发财的机会,士兵们也不例外,从上到下,几乎都能从盐场得到些好处,这些事情也不是没有人对皇太极禀报过,不过只要他们做的不过分,皇太极一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不然属下哪里有动力给自己守好盐场呢。

  如果从高空向下望去,就会发现娘娘宫盐场的面积不是一般的大,占地一共有上千亩,分成无数个小方格,还有人工挖掘的引流渠,方便将海水引流到这些小方格里面去,那都是些海滩泥沙,人为的将泥土给堆砌起来,分成一个个小区域,卤水进入之后,就将入口封闭,然后坐等这些卤水被晒干,就能得到盐了。不过这些盐自然是不可以直接食用的粗盐,还需要后续的精加工才能变成可以食用的盐。而这些奴隶一方面就是干着挖掘小方格的活,另一方面就是将海水引流进去和将已经晒干的盐用铲子铲出来,放到大车上,运到后方加工,像是娘娘宫盐场的产量也是不小,每年竟然能产出二十万石盐,如果按照明末盐价一斤三到五分银子来计算,那么二十万石盐就相当于七八百万两银子,加上金国在辽河口大大小小的盐场,每年单是在盐这一项上,整个金国就能获得一千多万两银子的资金。

  而相对而言,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将米面粮食全部折合成银子也不过就是两千多万两白银,加上另外分摊的辽饷,一共也就三千多万两,而明军有多少,金兵才多少,自然大明愈发的积贫积弱,而最重要的是,大明的这些个盐场成本价格都是很高的,光靠盐税不过是区区几百万两银子,不像金国,几乎没有太大的成本,这样金国在贩卖了辽河口产出的盐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