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七百二十二章 报社主编下_逆天明末三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注重思想内容的阐发,往往借题发挥,议论政事,其社会观和人生观灼然可见。比如水浒传,他斥责“犯上作乱”,释“水浒”之名为“恶之至,迸之至,不与同中国”,反对“以忠义予之”;然而他又同情民生疾苦,痛恨鱼肉良民的官吏和行同盗贼的官军,并意识到“一高俅”之下还有“百高廉”,“千殷直阁”及其狐群狗党,结成祸国殃民的社会势力,一百零八人“不得已而尽入于水泊”是“乱自上作”,因而肯定了梁山英雄的反抗。

  所以金圣叹在文学点评方面有很高的的造诣,正是因为人们从他的点评当中往往能领悟原著更深层次的意思,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正如水浒传那样,很多人看只看到了皮毛,停留在一百零八将打打杀杀的层面上,可是并没有意识到其背后反应的是政治腐败,官场黑暗,民不聊生,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统治阶级,希望建立理想国度的美好愿望。而更深层次的含义就是水浒传其实并不是一本宋代的小说,而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所写的小说,所以施耐庵本人更是在通过写宋朝的事,来暗讽元朝的事。包括曹雪芹的红楼梦亦是如此,其小说背景正是放在了明代。所以金圣叹是一个很好的挖掘作者思想的人,虽然看起来有些离经叛道,但是何尝不是能真正参透作者用意的知己呢?

  刘毅一时间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此人了,难道此人正是著名的评论家金圣叹,或者只是名字相同?刘毅不知道的是,此人的的确确就是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只不过历史上金圣叹确实是在年轻的时候干过扶乩的事情。虽然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他还就做了,并且在十里八乡的还真是非常有名气。

  刘毅想了想接着问道:“本官问你,平日里除了干这些神棍之事,你还有没有苦读书籍,或者自己创作些什么,比如点评某书之类的。你最好说实话,本官没有什么耐心。”刘毅急于确认金圣叹的身份,所以也不管不顾了,直接将他后世的学识给抖了出来,质问金圣叹有没有点评过名著。

  金圣叹疑惑的看着刘毅,这位大人真是神了,难道他也是个神棍,自己虽然热心于扶乩这种怪力乱神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刘毅说的没有错,自己确实利用休息的时间潜心研究文学书籍,毕竟自己有功名在身,扶乩要做,那是为了挣些银子,而本质上还是要将文章做好,要不然岂不是辜负了读书人的身份。所以平时金圣叹也是经常阅览文章,并将自己的观点写在书籍的旁边,这也是他一个看书的习惯。

  金圣叹看了看刘毅不像是和他在开玩笑,这时候当然是保命要紧,金圣叹连忙点头道:“回大人的话,大人真是神了,学生确实在家里翻阅名著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