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七百二十三章 报纸计划_逆天明末三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处,这个住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但有史可依的中国最早的报纸,起源于唐朝的邸报。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但这个称呼出现,是从宋朝开始的。所以在明代之前,其实邸报只在官府之间进行流通,用现在的话说邸报就相当于现在政府的内参,只有公务员或者说一定级别的公务员才可以阅读,这就是为什么明代以前其实中国的民智尚未被开启,人们总是会觉得古人愚昧无知,正是因为这种信息垄断的结果,大部分的普通人,特别是广大农村,根本不可能收到邸报,这也就导致了和外部信息的隔绝。所以信息落后,舆论就掌握在官员和读书人的手里,只有他们才能接触到邸报,而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那么阅读邸报的人往往就会被他们的思维所引导,邸报就成了操纵百姓思想最好的工具。

  可是在明朝中后期,邸报的印刷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变革,邸报从手抄或者是木刻印刷变成了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技术的应用第一是促进了邸报印刷成本的下跌,第二是提升了邸报的印刷速度,这样一来,邸报的发行量就扩大了,而从宋朝开始,其实已经可以花钱去购买一些内部的邸报了,这也是朝廷的通政司捞外快的一个手段,而到了明代,社会风气更加开放,随着邸报印刷量的急剧增加,官员本身是用不到这么大的量的,那么这些多余的邸报哪里去了呢,就是流落到了民间,甚至会专门有商人来收购邸报,作为中间商赚差价,倒卖给百姓。尤其是说书人,酒楼,茶馆这些地方是最受欢迎,人们拿着邸报在这里谈天说地,评论时政。而里面的消息也经常被说书人改编演义,吸引顾客。到了清代的时候,邸报改名为京报,成为了老百姓都可以阅读的刊物,这就基本是现代报纸的雏形了。

  刘毅要做的正是刊发自己的报纸,并且要领先朝廷一步,邸报既然掌握在朝廷的手里,那就是东林党的喉舌,以后随着新军的扩大肯定会和东林党还有八大家族等势力发生极大的冲突,这个时候发行一种影响力巨大的报纸就成了第一要务,报纸将会披露冲突的细枝末节,来龙去脉,让全国的百姓都能更好的了解事件本身。不让东林党带节奏,刘毅相信,中国的百姓都是聪明智慧的,只要他们有这种途径从外部获得消息,那么他们一定会根据消息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现在青弋军有这个实力做这件事情,并且因为自己拥有超前的意识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