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八百四十章 事半功倍上_逆天明末三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答,心底里发出了一阵叹息,自从入阁以来,他跟崇祯的距离更近了,可是深刻接触之后徐光启才发现,崇祯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以前自己一直觉得,崇祯是少年天子,年少的时候就有决心和魄力铲除魏忠贤阉党,应当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可是近距离接触下来徐光启才发现,崇祯并不是像表面上那样雄才大略。不错,在很多事情上崇祯确实做出了表率,不说别的,就说批阅奏折,崇祯可是比徐光启经历的几任皇帝都要勤奋,每天处理公务到深夜。要说节俭,崇祯更是做到了完美。堂堂皇后竟然在后宫织布缝衣,这难道不是千古奇谭?可是虽然崇祯有着这样那样的优点,但是除了这些之外,崇祯是一个疑心病非常重的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且不说袁崇焕等人悲惨的命运。就说刘毅,战绩那是摆在那里的,如果朝廷给予大力支持,完全可以培养出一支百战精兵,并且效忠朝廷,指哪打哪。可是崇祯偏偏是反其道而行之,对于手下大将不能给予充分的信任,总觉得别人有二心,长此以往,就是没有二心的人也会被崇祯逼的起二心。刘毅之所以能安然无恙,不是因为刘毅运气好,如果有可能,徐光启丝毫不怀疑崇祯已经起了杀心,可是刘毅手握强军,崇祯怕激起兵变,不敢也不能轻易下手罢了。但是以后怎么办,刘毅和崇祯都还很年轻,总有一天也许崇祯会忍不住,若是新军一旦兵变,对于大明就是灭顶之灾,这一点对西洋火器深有研究的徐光启最有发言权。可是崇祯就是目光短浅,看不到新军对于大明的意义。在徐光启心目中,即便是卢象升的天雄军也不能和刘毅的新军相提并论。若以军事的角度去看,青弋军才能称得上是天下强军。崇祯怎么就不明白。

  众人散去,周延儒怅然若失,看来首辅的位子已经离自己渐行渐远了。温体仁深得圣心,取代自己只是时间问题,等这次的诏书发布下去,事情了结了之后,自己就可以请辞了。西北的战事焦灼,洪承畴那边能顶住,这一点周延儒有信心,可是对于河南,周延儒可是一点底都没有,河南的局势复杂,当初圣上任命左良玉等人配合河南的军队镇压流贼周延儒就觉得有些不妥,不是说辽东军不能打,但是左良玉其人在他从辽东调回路过京师述职的时候,周延儒是见过的,此人狡猾,不像是忠肝义胆一心为国的良将。眼神里总是透露着狡黠,这不是什么好现象。也许河南的局势并不像崇祯以为的那么乐观。这口锅自己不能背,自己就算是下台,也要给温体仁这个混蛋留个雷。

  “朕让你办的事情你办的怎么样了。”今日的养心殿跟往日不同,天色有些阴沉,崇祯特地让王承恩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