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6章 议大政_复国后榨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政虽然有些乱,可是契丹军军威极盛,远非南唐、西蜀所能相比,我军如果要北伐成功,必须要动用最精税的人马,还有分兵防守南部边境。中原腹敌只怕空虚异常,若此时北汉军从泽州南下,直袭大梁,和契丹军形成夹击之势,则大林朝就十分危险了。”

  李重进加重语气道:“我的意见仍是先南后北,趁着我军接连攻克楚州、扬州、濠州的威势,扫平南方,然后再攻打西蜀和北汉,等到中原大定,我军再和契丹人决战不迟。”

  范质不以为然地道:“大林四面皆敌,不论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面,如终要面临两线作战甚至三线作战的困境,如将军所言先南后北,在南线作战之时,若契丹军和北汉军南下中原,我军岂不是也会陷入两线作战?”

  李重进向来心高气傲,只是此时有陛下在场,说话者又是老资格宰相,他才没有发出尖酸之语,不过,范质话音刚落,李重进似笑非笑道:“这四年,我军先和西蜀决战在凤州,然后三战南唐,怎么没有见到北汉军和契丹军南下?”他鼻子轻轻哼了一声,道:“北汉刘崇若没有契丹人支持,早就被我军灭掉,所以,北汉和契丹人也算得上唇齿相依,所以我敢肯定地说,我军若攻打契丹人,北汉必然出兵。但是,我军攻打南唐,和契丹人没有利害冲突,他们自然不会出兵相助。”

  北汉是大林世仇,北汉主刘承均依靠契丹保护,占据了山西,就如一把长弓一样对准大林朝的软胁,随时都有可能制大林于死敌,因此,李重进的假设极有道理。

  林荣登基之时年仅三十三岁,称帝后在高平打败了北汉和契丹的联军,由此信心大增,满怀雄心壮志,许下三十年帝王鸿图:“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为了达到十年拓天下的目标,林荣和范质、王朴等等心腹重臣多次探讨平定天下的战略,关于平定天下的战略,重臣们分为“先南后北”和“先北后南”两派,战略方向事关全局,重臣们互不让步,已经争论过数次,林荣鼓励双方争论,但是一直没有明确自己地主张。

  范质是坚定的“先北后南”派,王朴、李重进、杨光义是坚定的“先南后北”派,王薄、张永德并无定见,时常在两派中游离。

  范质和李重进激烈交锋之时,殿前司主帅张永德只顾低头吃菜,对战局不发一言,张永德的夫人就是著名的寿安公主,与寿安公主性格相反,张永德性格颇为优柔寡断,因此,在前线地殿前司禁军实际上是由杨光义指挥,对于“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这种涉及全局的战略,他没有自己系统认识,听双方争论。一会认为范质有理,一会又认为李重进有理。

  杨光义见张永德并不发言,看到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