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1章 偶遇_复国后榨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刻,他敏感地意识到机会来了,按纳住心中一丝喜悦,以退为进,淡淡地道“明月酒楼的烤肉当真名不虚传,要趁热吃,凉了就没有这等香味了。”

  以刘熙古的眼光,早已断定侯云策并非池中之物,他和三国时期的曹操已相差无已,挟天子以令诸侯。杨光义败亡之后,他就想投入侯云策幕下,可是无引进之人,更兼是杨光义的幕僚,这才作罢,此时机会来了,他便沉住气,不露声色地与眼前大汉周旋。

  侯云策手头最缺的就是人才,听了刘熙古之语,便心生招纳之意,此时黑雕军已牢牢控制住了大梁局面,赵氏、范氏的势力早就烟消云散了。杨光义或范质的旧属中人才颇多,流失在民间也实在可惜。

  而且,飞鹰堂已经给了刘熙古一席之地,属于可用之人。经过一席话,侯云策已下定决心收服此人。

  侯云策早年经历坎坷,对人性知之甚深,如果刘熙古是真正的心灰意冷,也就没有刚才一席话,就继续追问道“如今列强环恃于四境,天下并未一统,国家正是用人之机,义淳先生高才,何必轻谈退隐山林。”他见刘熙古仍在啃烤肉,再道“刚才说起节镇尾大不掉之事,先生可有良策。”

  刘熙古慢条斯理地吃了一大块烤肉,这才拍拍手,道“节镇之事由来已久,若想根治,必得考虑周全方可下手。”

  又道“如今各节镇皆辖数州,其驻地以外的州郡皆为支州,支州均没有设防御使、团练使等职,而归节度使节制,若要削夺节镇之权,可以逐步收回这些支州,由朝廷直接派员管辖,从而断节镇根须,弱小其势力。”

  “义淳先生此言深得吾心。”侯云策已经将收回支州一事提上了议事日程,只是还处于保密阶段,刘熙古以在野身份,能有如此见识,也真是以得。

  “义淳先生学识渊博,久负盛名,所做《历代纪要》已有十来卷了吧,依先生名望,完全能进翰林院,窦御史是翰林院掌院学士,想来也听闻过义淳先生大名,我与之相熟,若义淳先生不嫌弃,就进翰林院吧。”

  翰林一称本义,是指文翰荟萃之所在,在大林朝,翰林院主要任务是充当皇帝的政治军事秘书和文翰侍从,翰林官不大,却是皇帝近臣,发展空间极大,是士子们最为向往之地,品级虽然不高,却有着极强有活动能力,从翰林院放出去以后,升职极为顺畅。

  刘熙古此时听到当前之人说起翰林院时口气太大,反而有些狐疑,摸不清其真正来头,嘴上谦虚地道“在下才识甚浅,如何进得了翰林,兄长说笑了。”

  这时,又有几人走进了明月酒楼,个个身材魁梧,腰身笔直。其中一人已经看见了坐在侯云策旁边的刘熙古,大声地道“刘先生,你也在这里。”

  店小二看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