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0章 北伐战事尾声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0章北伐战事尾声

  在大宋东京城举城欢庆时,两河战事也已经进入了白刃见血的最后阶段。

  河东战场,粘罕再一次尝到了被坚城所阻拦的苦楚。

  金军西路军仿佛有个挥之不去的魔咒,那就是他们屡屡在坚城之下碰的头破血流。

  宋金两国交战至今,已经是第三次兴师动众数十万人的大战了。

  可是每次西路军都进境十分不顺,首先是太原之战,他们在坚城之下打了两百多天,接近十个月,也没有打下太原,最后靠着太原城内弹尽粮绝,金军才登上了城头。

  接着是寿阳之战,西路军干脆大败,折损上万人。平定军之战,又不克。靠着金国东路军从东方夹击,西路军总算是得以进入中原。

  相比与河北战场,宋金两军驰骋千里,大军团规模的野战。

  西路军就总是跟宋军死磕在一座城下。

  这一次,金军又被挡在了威胜军已北。从七月刚刚入秋,打到如今十月已经天地飘雪,金军竟然还在胡甲山下,没有寸进。

  监军完颜宗磐每天笑得脸上都快成一朵花儿了。他每天往后方发一封弹劾信,导致连前线的东路军将领,都知道了西路军统帅,大金最声望卓著的国相,在河东一座小山下盘了三个多月。用完颜宗磐的原话说,母鸡窝在洞里这么久,这会儿也该孵出个崽了。

  但五万金国最精锐的军队愣是没有打出一点点战果来,战线没有向前推进一米。

  粘罕彻底成为金朝上层的笑柄,被称之为秃雉国相。(就是光秃秃孵不出鸡蛋的母鸡宰相。)

  其实这种情况,跟韩世忠和粘罕的能力并没有太大关系。

  河北、河东战场之所以连续三次大战,每次战局都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完全是因为两地地形差异极大。

  河北战场数千里一片平原,正适合大军团纵横捭阖,是名将们最好的舞台。

  而河东则是表里山河,控带中国。

  他的地形就注定了,金军铁骑无法展开大规模集群冲锋,必须用步兵去争夺一个又一个的关键节点。

  金军最高光的太原之战,完颜娄室之所以能击溃一路又一路的宋军,除了宋军禁军拉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太原或者说晋阳处于晋中盆地当中,是河东少数适合金军铁骑尽情发挥的地方。

  宋军最高统帅皇帝钦宗,不通军事,数千里微操指挥着一路一路的宋军进入太原盆地给金军送人头,才导致金军有那么多惊悚级别的战功。

  可是当赵桓取代了宋钦宗,把战事指挥权下放给前线专业的将领,宋军跟金军的差距立即就没有以往那么悬殊了。

  至于金军被死死的拖在了胡甲山,则是因为宋军主帅,静塞军都指挥使韩世忠恰巧是个当世名将而已。

  宋金两军都清楚,战事不会这般僵持下去。

  当金军在胡甲山下精疲力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