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0章 膛线与火枪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0章膛线与火枪

  号称战争之神的火炮,其实原理非常简单。

  就是火药在密封的炮筒里爆炸,然后气压将实心炮弹通过炮筒飞出去。

  这就是一个大力出奇迹的事情。

  所以防止炸膛的原理也非常简单,最粗暴的就是加粗炮管,让火药炸不开钢铁。最精细的就是标准化装填。最高端的就是改善炮筒材质。

  明代中期火炮容易炸膛,一个是铸铁工艺不行,一个是士兵装填火药量全靠个人感觉。到了后期,炸膛问题就凭科学经验解决了。

  大宋虽然没有大明那么多科学经验,但硬生生是靠着砸钱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炮管用最珍贵的黄铜,就连火药包都是用丝绸包裹的。

  之所以选用丝绸,就是因为生丝精致且高端,点然后几乎没有残留。

  这一点,哪怕日不落帝国全胜时期都达不到,要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军才有实力用生丝包裹火药。

  大宋火炮的威力,可以说全是用钱砸出来的。

  在热兵器时代,有钱就是可以打造绝对战力,这绝不是冷锻甲、日本刀可以凭手工赶上的。

  但如今的火炮还属于滑膛炮,威力与线膛炮差距不大,主要差距在膛线的稳定上。

  赵桓直接开历史外挂,对沈耽吩咐道:“接下来火炮的改进主要分两个方面,第一在炮筒内刻画膛线。第二设计一种炮弹,外面包裹一层钢铁,里面装满火药。”

  这两种东西基本上后世男性稍微关注一下军事方面都能了解。

  这其中膛线听起来高端,其实不难解决,毕竟炮筒是铜铸的,只要设计一种钢制膛旋,稍微用上杠杆、齿轮,就能把膛线刻到炮膛上。

  想要在金属表面雕刻上某种线条纹路,这绝对难不到中原的技术工匠。

  难的反而是大部分人以为的简单炮弹,也就是开花弹。

  拜后世那些无良电视剧导演所赐,很多人误以为初代火炮的炮弹砸出去以后会爆炸……

  事实上非常漫长的时间里,火炮砸出去的炮弹就是一个实心铁疙瘩。战事紧急时,炮弹打光了,士兵甚至会往炮筒里放铅块、石块。

  所以一直到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炮弹也不会爆炸。

  想要研究延时引信,要技术官僚、工匠们不仅具有非常高超的锻造工艺,还要有非常强的数算基础。

  在赵桓吩咐完科研方向后,沈耽略一琢磨就想到了几种雕刻膛线的办法,说道:“关于膛线,臣以为可以将炮筒取下,固定在一处,然后以一长杆铁棒,一端固定刻锤,一端以机械旋转便可以在筒壁上留下膛线。”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具体怎么雕刻朕不管。哪怕八级钳工,手搓膛线,也能把膛线刻进去。卿等要多实验一下,什么纹路的膛线,炮弹最稳定。”

  “不用吝惜钱财,多设几组,同时实验,尽早将线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