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三章 言官制(下)_醉枕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候诸位寒门才子入了都察院,创办了六科,究竟谁最适合领头?还不是自己这个所谓的“寒门领袖”?

  这就是林甫冒险不正面答卷,而是提出这样一个言官体系的最终目的。

  自己是陛下结拜弟弟的儿子,身份上信得过。自己家族枝叶稀疏,只和陛下的亲弟弟叶王府关系亲密,没有尾大甩不掉的后顾之忧。

  自己的才学过人,就算没有连中三元成绩也是世间一流的人物,名望上说得通。更重要的事情是,自己是这个方案的提出者,设计者,陛下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用起来很放心。

  官位的品级上升是有最低限度的,自己中了一甲才是七品官,要是按照正常的流程,就算这么多层关系在,自己又那么早,十七岁半步入七品翰林的位置。

  但想慢慢熬到一品二品入内阁,那再怎么样也得十来年,三十多岁了。

  若是自己走了这么一个路子,给了陛下一个正当理由宠信自己,等自己翰林磨砺几年出来入都察院,那升级速度肯定比正常流程快得多。

  自己提出了这个改革方案,等到两三年都察院树立好威信后出翰林入都察院给陛下当刀子使,五六年的时间,就有可能直逼正三品。

  因为翰林院是老机构,现在内阁的阁老们全是翰林院出来的,这条路虽然稳,但是太慢了。

  而都察院是新机构,现在还在摸索阶段,自己指明了方向,再加入进去立功,跳着级往上爬就成为了可能。

  等到自己爬到都察院左都御史,那就是从一品的大员,再转型入内阁当个阁老,绝对比在翰林熬要快至少一倍,岂不美哉?

  这就是林甫的小算盘,因为说到底他在什么吏治,农业,经济,军事等等领域都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就只是普通人一个,有前世的史实借鉴,也只是一个聪明一点的普通人。

  若是有幸连中三元,这等光环实在太耀眼,林甫实在也没有信心在国事上干出配得上名声的成就来。

  但穿越人士看历史进程的能力是无人可比的,自己的这一套言官体系正合陛下的胃口,那么就已经不需要别的什么才能了,仅此一条即可保送自己平步青云。

  既然皇子们的斗争已经把自己参合了进去,那么穿越人士也要出牌,也要积攒实力了。林甫可不傻,这种事情已经找上门来,可不是摆摆手就能推脱掉的。

  要想在这种斗争当中不成为牺牲品,不成为被人玩弄的傀儡,那就需要足够的力量,足够的权势,足够的价值。

  而目前情况,林甫实在没有想到什么其他的法子可让自己一路仕途畅通。

  父母亲的关系虽然厉害,却都是在军方,加上自己完全不知道那边谁是谁,不好开口。而且就算走那边的门路,怎么走呢?现在天下太平,都是驻守的事情,最多偶尔和边境的游牧民族有点冲突,没有什么军功可立,还不如走文官的路子快。

  而文官的路子,其实翰林是最快的了,起步就是七品,平时工作的地方全是内阁阁老们,要么怎么有人要用四品知府换没品的庶吉士呢?还不是因为三年就转正成为七品翰林。

  但他还嫌不够快,要更快,不仅更快,他还想要比高于品级的力量,那么此时的文官体系可以说是一石四鸟。

  陛下的赏识,科举的名次,升官的速度,日后的权力,尽在这区区三千字的策论当中!

  于之陛下,是雪中送碳,解了燃眉之急;于之自己,则是一条青云路直铺上天!

  众考生都在琢磨推敲自己的措辞用语的时候,在袁玮暗笑林甫不过如此的时候,林甫在想的根本不是一篇策论,而是今后数年的朝堂格局了。他虽是和老狐狸们相比嫩了太多,被算计得团团转,看不清许多细节背后的深意。

  但比之同届的懵懂学子(其实第二小的也大了他七岁),却已经胜出太多了,至少这一步,大方向看得极准。om,。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