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3章 一个警告_我行走于过去,延续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抵抗这种斥力让二者结合,只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超高压,一种就是超高温。

  越轻的物质聚变条件就越简单,但即使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个,最轻的氢原子核,聚变温度也要上亿度。

  而前者的高压,就是恒星才有的特权了。

  我们都知道,星体的质量越大,其引力也就越大,恒星强大的引力将内部的氢向着中心收缩,在以数千亿乃至数万亿的大气压强下。

  氢原子核就像是被外力推着靠近的同性相斥的磁铁一样,互相结合,并且进行核聚变。

  核聚变产生的能量会向外的扩张,尝试膨胀恒星,但恒星的引力则会制衡住这种扩张力。

  二者就在这种对抗间产生一种平衡,趋于稳定。

  最终形成了我们经常看见的那种恒星的样子。

  这也是为什么它有着那么庞大的能量,但是却依旧能维持一个稳定的球体的原因。

  但恒星内部的氢终会烧到核聚变产生的能量不足以对抗恒星的引力的那一天。

  届时,恒星的引力就会继续向内收缩,继续向内部提供压力。

  我们在之前说过了,氢在核聚变后仅仅只是损失了%的质量转化为能量,而剩余的%的质量则都留在恒星内部发生演变。

  四个氢元素会分三个步骤,一步步合成氦元素。

  氦要比氢元素要重,所以自然核聚变的要求也要更高。

  但随着恒星的引力向内收缩,继续向内部提供压力,内部的温度也会逐渐升高,达到氦的聚变要求。

  氦聚变后又会提供扩张力来抵抗引力,如此循环往复。

  两亿度的时候,会出现氦元素燃烧,三个氦元素,会合成一个碳元素。

  然后碳元素会继续俘获质子,变成氮元素和氧元素。

  八亿度的时候,会出现碳元素燃烧,两个碳元素合并,变成钠、镁、氖等元素

  二十亿度的时候会出现氧元素燃烧,两个氧元素合并,变成硅磷硫氯氩钾钙等元素,铁之前的元素都是这样通过聚变而来的。

  一些因为要完善力量体系的必要理论基本讲完了,后续应该就不会有这样的长篇大论了。

  其实很多理论我都简略了,但力量体系是贯穿整个剧情的重要线路,不写的清楚一些的话,后续会有很多bug。

  其实斟酌了许久,也清楚理论过长会影响阅读体验,但如果不在铺垫中写清楚,后续就得在高潮中写这样的长篇大论了。

  这样就更糟糕了,等于是看的兴奋的中间给你一盆冷水。

  而如果不写的话,就会有人一头问号。

  这库仑力为什么可以引发超新星?为什么可以让人解体?为什么明明是行星也能引发超新星?

  爽点也会大大折扣。

  科幻是必须要有相应理论支撑的。

  当然,这是小说,我所说的理论仅仅只是在现有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作以及逻辑完善。

  它不可能是科学,但它需要符合人类的逻辑。

  我已经尽量写的通俗了,没有什么特别难以理解的术语。

  整本书几百万字,花个三万字严谨一下力量体系的设定以保证后续剧情我觉得相对合理。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