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九章 熟悉的陌生人_重归黄金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进入的门槛实在太低了,凡是有点能力和资金的人都能干,全国上下类似的工厂遍地开花,其他的不用说仅仅是离沪海不远的通州地区,小小的一个县级市在二十世纪末居然拥有上千家大大小小和纺织品有关的各类工厂,如果放到全国范围这数量更是庞大。

  看见一个行业火红,大家一股脑全涌进去,然后为了拿到订单拼命无序竞争,自己和自己人先打了个头破血流,弄得利润直线下降。

  许多行业就是这样给折腾死的,服装(纺织品)行业就是如此。

  低门槛的产业竞争力不强,这点宋援朝很清楚,盛华公司在目前初期或许可以用这种方式快速积累,从而完成短时间的壮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不断变化,这些产业必然会走向夕阳。

  宋援朝成立电子公司的目的一方面是他前世的时候就是搞这行的,很清楚国内电讯行业的发展变化,二来也是想借这个方式让盛华有提前转行的打算,根据宋援朝的计划,目前盛华的主业依旧是服装(纺织)行业,毕竟这个行业在现在属于“现金奶牛”的存在,能够为盛华集团提供大量的资金储备,同时也能解决鹏城地方投资和工作岗位需求。

  不过这个行业宋援朝没打算长做,最多干到九十年代初期就打算出手,把手里的这些相关产业给卖掉。以九十年代初期的市场来看,进入这行的人太多了,正是卖高价的最好机会,而到哪时候,宋援朝其他产业经过几年的积累也到了自我造血并且收获的时候了,这样一来盛华的转型就能水到渠成。

  这个思路宋援朝目前并没有和秦正国他们具体沟通,倒不是他故意瞒着秦正国他们,而是这思路实在是太超前了。

  超越时代一步的是天才,如果超越两步三步的就是疯子。

  宋援朝如果现在告诉大家,这个产业干不了太久,等十来年后就肯定会走下坡路,无论是秦正国还是李大琪他们估计都不会相信。

  要知道如今盛华在鹏城的工厂可是现在鹏城规模最大生产量第一的厂家,每天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产品不仅在国内抢手,就连国外的出口订单也是接的忙不过来。

  李大琪已经给秦正国打了正式报告,要求进一步扩大工厂的产能,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秦正国在和宋援朝沟通后同意了李大琪的报告,工厂的二期已紧锣密鼓施工了,用不了几个月产能就能扩大一倍以上。

  这还不算,秦正国还特意在园区一处留下了一个地方,作为工厂三期也就是分厂的存在,等二期完成盛华马上就会上马三期,等到明年这个时候,整个盛华集团在鹏城的工厂规模将达到让人惊愕的程度。

  看着每天一车车的原料运进工厂,然后又变成一车车成品从工厂运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